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普工作制度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和标准出发,以支撑首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推动科 普惠及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科普能力建设、整合优化首都科普资源为抓手,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普载体,探索科普工作新模式,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 组织保障
1. 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中心合作交流部负责。
2. 建设多元化的科普人员队伍,由科普传播专家服务团、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
3. 合作交流部每年年初制度当年科普计划,提出经费需求,经中心办公会通过后给予一定的科普经费投入,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业务提高
1. 加强科普员管理培训,提升科普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及时跟踪中心研发动态,不断更新科普宣传内容。
3. 积极开发新的科普产品和体验项目,不断升级换代。
四、 设备维护
1. 定期维护科普设备,清点物品数量,搞好场馆的环境卫生,以保障科普基地的正常运行。
2. 定期更新和增加新的科普设备,以保持科普场馆设施的先进性与新颖性。
五、 科普工作
1. 认真做好每一次科普工作,积极服务,认真准备。
2. 做好每次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打扫、设备调试、材料准备、和落实人员安排。
3. 重视参观人员的意见反馈,不断完善基地的科普工作。
4. 不断丰富和完善科普的组织工作、内容准备和项目设计,提高科技示范工作水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普志愿者工作制度
1、 以中心科普工作指导思想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基地的科普工作。
2、 加强组织建设。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研究服务队工作,讨论科普志愿者服务工作方针和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各专业科普志愿者活动小组的活动进行业务指导。
3、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科普顾问团、专家讲师团、科普服务队。顾问团就科普内容、形式予以指导;专家讲师团定期就技术专题进行讲座和研讨;科普服务队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科普服务。
4、 科普志愿者由中心在读研究生组成,每年参加志愿服务不少于72小时,并将服务活动记录科普志愿者科普活动档案,纳入中心研究生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在读研究生毕业考评参考依据。
5、 定期为科普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20学时。
6、 遵守志愿者服务原则,服务热情周到,讲解内容科学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