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第十三届农业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为农业场景智能传感与精准作业装备的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能,驱动智慧农业向全链条无人化和智能化跃升,正在成为全球学者关注的焦点。

图片2.png 

第十三届农业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重要活动,于2025年10月17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会议以“人工智能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农业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探测、农业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农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慧农场建设实践等五大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推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

 图片3.png

会议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共同主办,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开幕式。会议同期举办2025年度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和“扬翔杯”第五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

图片4.png

图片5.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主持开幕式。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宝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分别致辞。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荷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孟加拉14个国家的代表70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6.png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燕继晔在大会上发布了由赵春江院士团队打造的全国首个百万亩级“奇稷智慧农场”。该农场以“奇稷大模型”为中枢系统,突破了遥感信息、智能决策以及精准作业三大核心技术,整合了育种、农田、果园、温室、牧场、渔场等不同应用场景,目前已在京津冀、东北、西北、西南等23个省市区全面应用。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开幕式上,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发布了“联盟主推技术、产品和模式”。会上,北京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了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平台+垂直农业场景”的创新模式。最后举行了“扬翔杯”第五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于2021年首创的农业机器人领域技术竞技平台,旨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本领域前沿技术竞赛,推动农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已累计颁发奖项97个,本届获奖项目18项。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在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中,安排大会报告17个,中国工程院罗锡文、赵春江、戴琼海、孙凝晖、王耀南、于海斌6位院士,中国科学院乔红院士,任福继、凌晓峰、杨先一、兰玉彬4位外国院士分别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在农业智能技术、农业遥感、畜禽智慧养殖技术与装备、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智慧灌溉技术与装备、精准植保技术与装备五个平行论坛中,来自全球的同行专家围绕分论坛主题发表专题报告114个。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农业智能技术与装备专题展区,系统呈现覆盖“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从智能感知、AI决策到自主作业的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会后,参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基地。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2020年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三方联合筹建,瞄准农业机器人、农业传感器、精准农业等高精尖技术创新领域,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能农业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