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培养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农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开展第二批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宗旨,第二批拟建设30所左右职业院校和部分本科高校,以三年为周期,通过动态优化智慧农业类专业群、完善课程体系设计、建设校企双元教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和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学教研特色鲜明、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运行组织管理科学、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的高水平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构建智慧农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内容

1.构建智慧农业核心课程体系和优质教材。适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智慧农业生产领域,围绕智慧农业生产“感知、决策、控制”技术链,对标新专业教学标准,推动智慧农业类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典型项目,绘制能力图谱,开发更新课程内容。引导校企合作开发适用于模块化教学、通俗易懂的“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

2.构建智慧农业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基地所在院校共建,鼓励智慧农业领域院士团队、技能大师等兼职兼课。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岗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运营和技术创新。组建产教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展校企、校校联动的教研活动,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建设智慧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构建场景真实、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智慧农业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践基地,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区域农业产业需求,打造智慧农业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反馈,形成贯通式、智能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供需对接平台。

4.建设智慧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第二批基地所在院校将择优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区域节点,共享科研项目,开展智慧种植、畜牧、兽医、渔业、灌溉、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收获后处理、加工和贸易等农业各领域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合作和联合研发,推动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发展支撑水平。增强智慧农业领域推动技术交流合作,推出一批创新示范引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科研成果,以科技研发转化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5.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智慧农业国际人才培养合作,推动普及智慧农业知识。培育并建立一批面向师生的高质量、长短期智慧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通过实践促进师生跨国界学习与研究。

三、工作机制

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具体由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资源协调并提供专业支撑与服务。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指导、参与申报评审和评估验收等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申报数量与条件

1.第二批拟建设3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本科高校。

2.申请单位应为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含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等各类主体;申请单位须具备较强的智慧农业教学教研团队、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申报流程

1.申报提交。申报院校按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见附件),签章后按要求提交。

2.专家评估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审,择优确定入围院校。

3.公示发布。入围院校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将被认定为建设院校单位,并进入实施培育阶段。

(三)培育建设

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对照工作内容,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育建设。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专家委员会将选派专家予以建设指导和过程评测。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协调推进、建设资源支撑。

(四)成效评价与推广

1.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评估、成效为先、择优推广”的动态管理原则,专家委员会定期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符合建设条件的,同步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国智慧农业产业服务网络,承接中心品牌、专家、技术和项目资源,开展本地化智慧农业产业服务。

2.项目执行办公室定期汇集项目实施优秀案例,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官方平台进行多渠道推广,以充分发挥项目成果的示范作用,并整理精选案例集,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3.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组织相关会议,推动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

五、工作要求

1.请符合条件的院校积极申报,按期将申报材料提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拟建设的30所院校应根据项目要求,对基地实施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推进基地主要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六、有关说明

(一)申请主体自愿申请,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二)本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有意愿的单位于2025516日前将《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申报书》及相应辅证材料纸质版1套,报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同步发送电子版材料至shixh@ nercita.org.cn,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史晓慧、陈天恩

联系电话:010-8112851618612564868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北京农科大厦A819

电子邮箱:shixh@nercita.org.cn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5415


附件:智慧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申报材料.zip